
点想觅
向愿法师荣膺承天寺方丈
2011-09-08 16:08
——向愿法师荣膺承天寺方丈
〖解说词〗承天寺初名南禅寺,又名月台寺,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宋淳化二年(991年)改名寿宁寺。景德四年(1007年)朝庭敕赐寺名承天。嘉祐二年(1056年)改名为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復名承天寺,直至今日。全称“敕封月台承天禅寺”。
承天寺素有“闽南甲刹”之称,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其中月台倒影、飞来宝塔、松不过墙、梅石生香、狮子吐烟、塔无禽栖、大龙王井、一尘不染、鹦山暮雨、啸庵竹声为寺中十大奇观,更是让人赞口不绝。
一千多年来,承天寺兴衰交替,历尽沧桑。鼎盛时期,寺中大小寺宇就有40余座,僧众达1700多人。创寺伊始,省澄奉其法祖真觉大师之命来到承天寺住持,被尊为始祖。从此承天寺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历代名僧辈出。
元代末期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承天寺历次均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承天寺僧人在历代名僧的率领下,忍辱负重,前赴后继,四方募缘,艰辛创业,创造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嘉靖三十九年募资重建佛殿;万历二十四年修补观音佛像及春廊;万历四十四年重修东西两廊及佛殿,接铜佛之手,再塑三佛、阿难、迦叶金身以及建造檀樾祠。宣统二年,云果和尚受命到南洋托钵化缘。云果和尚在南洋的佛门中,阐发经文真谛,发挥文艺才能,深得僧俗称誉,募到银元二万多元。修建了大雄宝殿、库房、法堂、廊庑、功德堂、文殊殿,香积厨,饰造如来尊佛、十八罗汉等,并举行水陆大醮。1990年,住持圆拙法师应邀赴美国等地弘法,回国后捐出信徒供养的钵资,创办了“泉州佛教义诊所”,济世救人,普度众生,为穷苦大众实行免费诊疗。承天寺从此再度声誉鹊起,名刹重光,宗风远播。
这时期,驻锡承天寺的有性愿、转逢、会泉、宏船、广钦、瑞今等和尚,后来都成为一代有名的高僧。弘一大法师也常到承天寺驻锡、讲经,并成为承天寺颇有声望的大主持。承天寺最终又走向香火鼎盛时期。先后设立漳州、泉州、龙溪、永春等佛教分会,创办“鹦山义学”、“东方伦理研究班”、“月台佛学研究班”和“广钦佛教图书馆”。广钦佛教图书馆设有阅览室、佛经播映室、阅览室、电脑室,每天读者多达一二百人次。承天寺敞开窗口,面向社会,增强了寺院对人民大众的凝聚力,收到良好的效果,为社会的安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承天寺入门之处是月台,挂在山门的巨匾“月台”两字,是明代天启年间淮远将军书写的。通向天王殿的甬道绿树成荫,甬道旁设有5座佛塔,更有“塔无禽栖”、“榕不过墙”、“蝇不朝天”诸景。山门壁柱和南面照墙上有弘一大师“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等题联手迹。
承天寺由中轴线依次递进,有天王殿、弥勒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以及东西两廊。天王殿正中高悬“敕封月台承天禅寺”扁额,是承天寺昔日辉煌的象征。殿内祀有四大天王坐像,殿后石庭,分立两座石塔、两座石经幢,中立一座辉绿岩雕成的大香炉,炉之顶端形似狮子,有“狮子吐烟”雅称。
弥勒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钟楼、鼓楼分别建于东西两侧。弥勒殿后石庭宽广,两侧廊道壁间有24诸天浮像,造型逼真。庭中有两口放生池,池中各凿一井,石栏护池,典雅大方。放生池旁有两座“飞来塔”。相传当年有一名台湾的游方和尚双手托着两座塔,四方化缘.一天,双塔不翼而飞。佛祖托梦给他,说他只有找到宝刹住下来,双塔方能回归.后来,这位和尚到泉州找到宝刹承天寺后,双塔果然飞来,耸立在大雄宝殿之前。飞来塔由此得名。尽管年代久远,飞来塔不生苔,不沾鸟粪。王十朋有咏七佛石塔和飞来塔诗:“依栖野鸟秽无触,漂泊落蝇头不抬”。确实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观。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正上方悬挂云果和尚书写的“闽南甲刹”巨匾,殿内“大雄宝殿”的匾额乃赵朴初会长所题。殿中主礼三世尊,释迦牟尼佛两旁侍立阿难菩萨、迦叶菩萨。三世尊的左右两侧是韦驮、关羽立像。殿之东西分坐十八罗汉,全由整块樟木雕成,烫金成古铜色。殿之背面供奉观音、普贤、文殊、地藏王四大菩萨及普庵祖师。由此通向法堂的石庭两壁间绘有绘有12幅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的大型壁画。
圆常院始建于宋代,是本寺最早建造的支院之一。1999年广钦和尚之弟子传悔法师募缘重建,由庭院、拜庭、厢房和两庭殿堂组成,与闽南古民居颇为相似。
龙王祠供奉伽蓝菩萨及四海龙王。祠前为元代凿建的龙王井,直径3米,可供极盛时期一千多僧人饮用,是泉州最大的水井,佛光普照,此井从不枯竭。
大悲阁为尖顶八角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顶为藻井结构。在玻璃大佛龛中,南面供奉铜铸十一面千手千眼鸡观音菩萨,为元代塑像;北面供奉铜铸十一面四十八手观音菩萨;东、西两面供奉立式如意观音、净水观音。每尊菩萨高度均一米多。
会泉、宏船纪念堂为尖顶八角四重檐歇山式三层楼阁建筑,七开间三进间。一层为“宏船和尚纪念堂”,二层为“会泉长老塔院”,均有赵朴初题额;三层供奉释迦牟尼佛坐像。
南园故址,是为了纪念五代节度使留从效所献南园建寺的义举而特辟一角作为园林。其中有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所题、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写的“十奇诗廊”。
“佛喜转瑞,广传道法”。泉州古刹承天寺的影响遍及亚洲各地,在海外,有24个分院承传拥戴。承天寺不仅是泉州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而且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观光胜地。承天寺以其伟岸独特的建筑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被誉为闹市中的一方净土。
二,
泉州素有 “泉南佛国”之称,而向愿法师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向愿法师1965年2月出生于泉州市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的农民家庭里,俗名杨焕辉,在泉州庭殿小学就读。自林潇中学毕业后,他就毅然出家。回忆年少时期,向愿法师感恩于颇具佛教渊源的姑母。向愿法师的姑母一直潜心钻研佛教文化精髓,孩提时的向愿法师时常伴随姑母左右,颂经拜佛。在潜移默化之中,向愿法师对佛教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采访:因缘
作为一个和尚,向愿法师体质孱弱,但他仍然坚持自习,无论寒冬酷暑,他始终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从书本中获取了大量知识,进而开始研究佛学,是为宏船大师所欣赏的弟子之一。由于宏船大师的提携和推荐, 向愿法师初入闽东佛学院和闽南佛学院,继而又就学于北京法源寺佛学院律学部。正规严谨的佛学教育,为向愿法师后来的佛学纵深研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期间,向愿法师还主理宏船大师捐资重建承天寺的财政工作。
采访:佛学 方向
1989年,向愿法师留学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日本等东南亚一带达十多年,广泛交流参悟佛法,不但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还形成了以快节奏的时间观念的处事方法,并把这个好习惯保留至今。
向愿法师平生谦逊好学,对佛学的知识和礼仪很有研究,这使得他的佛学造诣日益精深渊博。
向愿法师平易近人,很有大家风范,平时若有信众们向他请教,他都耐心做出回答,必能让请教者尽释疑虑,满意而归。他善于联系信众,热心于公益事业,作了大量与社会同比发展相适应的助学、扶贫、助残等慈善工作。1993年,向愿法师任晋江庆莲寺住持,修建了佛教综合楼,迁入师生近100人,以寺庙带动整个佛教学院。同时,向愿法师又倡导建设菩陀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骨灰塔。它的建立,对晋江殡葬制度的改革做出了很大推动作用,同时也满足了海外游子叶落归根的愿望。向愿法师做了大量对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兴建了“孤老收养院”,长期资助贫困学生、修桥造路、扶持贫困乡村,每年多达数十万元。为此,向愿法师颇受广大善信的敬仰,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采访:三愿。
(乐起)
向愿法师师承于宏船法师的得意弟子——广平法师,向愿法师出家是广平法师在庆莲寺为他剃度的。2004年,向愿法师受承天寺方丈广圆法师及泉州佛教协会会长道圆大和尚委托,兼任承天寺监院、首座、代住持。入寺之初,向愿法师致力于承天寺的修缮工作,恢复“十景诗”。并引领众僧精勤解道,对外交流,广结善缘。
采访:计划十景恢复。
向愿法师认为:公众的时间就是自己的时间。做一人出家人不难,真正成为意义上的出家人却很难。宗教不但是做慈善工作,还要关心整个社会,多为社会做贡献。因为世间穷苦人太多。
近年来,向愿法师还被邀请参与地方政社工作,现为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泉州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泉州市人大代表、晋江市佛教协会会长、晋江市政协常委等。
而今,向愿法师不负众望,荣膺泉州承天寺方丈,进山之日,僧众庆贺、闽南甲刹,再普新篇!……
三,
为庆贺向愿法师荣膺承天寺方丈,泉州承天寺于(农历九月初二)晚上,在鲤城大酒店隆重举办“升座欢迎晚宴”,招待四方宾客。圣辉法师、普泽法师、本性法师、妙澄法师等亲自莅临观摩指导。高朋满座,欢声笑语,宾主同贺。
10月5日(农历九月初三),金风送爽,艳阳高照,挂在承天寺山门的巨匾“月台”两字显得特别醒目,承天寺的高僧率领禅僧和信众聚集在山门前,恭迎向愿法师晋山升座。随着向愿法师的到来,承天寺举行了极为别致的开山门仪式……
一对对执事张牌鸣锣开道,光彩夺目,气势煊赫。在手捧“戒定真香”的执事的引导下,向愿法师宝盖凉伞护顶,身披袈裟,手持法器,在诸长老和众僧的陪同之下,踏着红色的地毯缓步进入山门……
百米甬道是尘缘与佛界的分水岭,走完百米甬道,即意味着从此潜心向佛,达到心灵与身份提升的一种崇高的境界。甬道绿树成荫,道旁设5座佛塔,有“塔无禽栖”、“榕不过墙”诸景观。此刻,寂静的百米甬道热闹非凡,禅僧们衣着鲜艳,彩旗招展,和音奏乐,异常整肃。
天王殿正中高悬“敕封月台承天禅寺”扁额,是承天寺昔日辉煌的象征。殿内钟鼓齐鸣,香烟缭绕,向愿法师在众僧的簇拥之下进入天王殿,向佛堂顶礼膜拜。
弥勒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钟楼、鼓楼分别建于东西两侧。在弥勒殿里,向愿法师向佛堂馨香祷祝,祝愿太平万世,五谷丰登,佛道广传。
弥勒殿的后石庭两侧廊道壁间有24诸天浮像。庭中有两口放生池,池旁有两座传说中的“飞来宝塔”。仪仗队通过时,廊道两侧数千名女居士双掌合十,虔诚地夹道欢迎。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正上方悬挂云果和尚书写的“闽南甲刹”巨匾,殿内“大雄宝殿”的匾额乃赵朴初会长所题。仪仗队一路踏着红毯,浩浩荡荡走进大雄宝殿。向愿法师在这里参拜释迦牟尼佛。
旭日东升,宝刹庄严。法堂前花团锦簇,金碧生辉。法案上有一尊莲座观音菩萨金身塑像,慈目导航。法堂内人头赞动,洋溢着节日气氛。向愿法师在宽敞肃穆的法堂内举行隆重的升座仪式。在钟鼓齐鸣,一片梵唱声中,长老向新方丈送座并进行各种交接仪式。高僧们分坐法堂两侧,凝神聆听向愿法师的偈语以及宣讲寺务方案。圣辉法师、本性法师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祝词,向愿法师谦虚地致词答谢。
徐徐的秋风,带着人们对向愿法师良好的祝愿。许多人纷纷摄影留念,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难忘的时刻。
素有“泉南佛国”之称的泉州,承天寺更是孕育近代高僧的摇篮。继往开来,吐故纳新;省览以往,担当未来,向愿法师可谓任重道远。我们衷心希望承天寺在向愿法师的率领下,以信念、毅力、显化、善待为己任,弘扬正法,佛业鼎盛。
仰同修,内外交融,东方净土毫光万千!……
标签:
—————